
出版活動
一、出版的概念(掌握)
出版是指編輯、復制作品并向公眾發行的活動。
古代常用“梓行”“雕印”“版印”等,其含義只反映印刷,有時也兼及發行。
黃遵憲寫于1880—-1887年間的《日本國志》中,有“明治五年,仿西法設出版條例”的記載。這是我國書刊中最早出現“出版”一詞。
最早使用該詞的法律文件是1906年頒布的《大清印刷物專律》,但把出版物稱為“記載物件”。
給“出版”作出明確的定義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
一、出版的概念(掌握)
就出版的一般過程來看,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精神產品生產階段(“信選組審編設發”)包括:信息采集、選題策劃、組稿、審稿、編輯加工處理、整體設計、審定發稿。
(2)物質產品生產階段(“樣復”)包括:制作樣本、批量生產復本。在數字出版中,批量生產樣本的過程和發行過程交融在一起,不再作為獨立的環節出現。
(3)產品流通階段(“信商物資”)包括:信息流(信息流通)、商流(出版物商品交易)、物流(出版物從供應地到接受地的轉移)、資金流(貨款結算)。
二、出版活動的構成要素(掌握)
編輯是指策劃、組織、審讀、選擇和加工優化作品的活動,是作品復制和發行的前提。
復制是指以各種方式根據作品內容制成一份或多份與其內容信息相同的物質產品的工作。
發行是指出版單位通過某種方式將出版物傳送給消費者的活動。
三、出版活動的前提(掌握)
開展出版活動的條件包括精神文化資源(即作者創作的作品)、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流通傳播資源、市場資源。
出版的前提是作品,但并非所有的作品都能成為出版的前提,如建筑作品、模型作品等。作為出版活動前提的作品一般又稱之為“稿件”。
四、出版活動與社會的關系(熟悉)
(一)社會發展對出版活動的決定性影響
1、政治制度和政治環境決定出版活動的命運
2、社會經濟的發展為出版活動提供物質條件
3、科學技術是出版活動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4、社會文化發展為出版活動提供動力
(二)出版活動對社會發展的能動作用
1、對政治發展的影響
2、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3、對科學技術發展的影響
4、對文化發展的影響
考題與練習:
(2014年考題)出版活動的構成要素是( )。
A.作者、編者、讀者
B.策劃、審讀、編輯加工
C.編輯、復制、發行
D.編輯加工、整體設計、校對
網校答案:C
考題與練習:
(2015年考題)關于出版活動,說法錯誤的是( )。
A.開展出版活動的必要條件之一是具備精神文化資源
B.出版活動的一般過程由三個階段組成
C.出版活動能推進文化創新
D.在出版活動中,出版專業技術人員只負責精神產品的生產,不涉及物質產品的生產
網校答案:D
下一篇:沒有了